首页 > 范文范本 > 工作方案 >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提问能力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提问能力

   来源:学问社    阅读: 2.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如何培养学生敢于、乐于、善于准确提出问题的能力,一直是许多老师思考的一个问题。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师生课堂上的交流也比较多,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近几年,本人承担低年级数学教学,这个阶段正好是孩子们培养好习惯的时候,记得一年级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材中设计了各种问题情境激发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有不少是根据情境图来提数学问题的题目。例如:北师大版教材第二册《美丽的田园》,让学生现根据情境图统计各种动物的数量,再列式解决书中的问题,最后让学生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这种类似的题目数学练习上还有很过。在教学中,学生对于这类提问经常说不清楚,举手回答的同学也很少。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提问能力

一、 老师、学生课堂提问的现状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会发现能主动积极提出问题的学生很少,传统的教师都是老师一个人讲,学生们听,教学中都是老师的问,学生答,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是无疑可问、不想问、不敢问、不会问。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学思想的转变,老师们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更突出,学生提问的地方更多。

二、 低年级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策略

1. 充分利用情境教学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但同时,对于他们感兴趣的问

题,思维也容易集中,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情境,例如学生感兴趣的儿歌民谣、童话故事、游戏、身边的熟悉的事物。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来,老师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参与到其中,从而引发学生提问的欲望,促使他们积极的'思维。

在教学《美丽的田园》这节课时,我找了好多关于田园的美丽相片,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美丽,从而联想到可爱的小动物,学生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数小动物时特别认真。对于他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提出的问题很快就列式解答好,在这种氛围下,孩子们的数学问题提的特别多,争先恐后的抢着发言。

2.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中,学生不想问大部分原因是缺乏问题意识。思源于疑,疑发于思,两者相互影响,互相作用。课堂上老师要多设计极富启发性的问题,诱发学生想问的意识。

最近,带着孩子们学习<<平移和旋转>>。课始,播放了一些平移和旋转的图片,让大家说说这些物体在演示的是什么现象,同学们兴趣都很高,积极回答。于是我就接着让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分类,在汇报的过程中,有同学就发现问题了,其中有一张汽车行驶的图片不能放在旋转这一类,它不只是在车轮在旋转,它的车身也在平移,这时同学们纷纷举手提出自己的问题。

3、营造平等、自信的课堂

低年级孩子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不足,我们应多鼓励孩子,让他们积极大胆的发言,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在课堂上建立平等、

自信、鼓励的氛围,给学生敢想、敢问的自由的空间,并且在这个空间里充满了鼓励和肯定,成为学生喜欢的空间。我一直都鼓励孩子们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每节课上都给积极发言的学生加盖一个奖章,积累奖章兑换奖励,让全班同学给敢于提问,提出好的方法的孩子掌声鼓励,让他们课堂上敢于提问,积极提问。

4、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

老师的问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孩子们能从老师那里学会“问”的思路,把老师的问变成自己的问。老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好每一节课,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为学生留出充分思考、提问和表达的时间,留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的时间,真正鼓励学生提问,逐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在以后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安排在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出问题,但在课堂上要进行充足的交流。为了达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提问的目的,可以设计小组先交流问题,互相学习,然后再让小组派代表上台提问,进行全班交流。

在低年级中,教师在提问前应给予指导,针对本课的课题、本课的重难点进行提示引导,明确提问的方向,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提问,在生活情景中提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再思考,当然教师应该进行一些观察情景、提出问题的具体方法的指导。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提问能力 [篇2]

解决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最主要的目标之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课堂改革的理念,关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效地利用教材资源,改变和丰富教材资源以及它呈现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主动观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例如,在教学第三册《认识钟面及表示的时间》时,我创设这样的情境:2017年北京奥运会刚刚结束,中国奥运,百年圆梦。你们想不想去体会一下北京申奥成功时那欢庆的场面。(屏幕出示了“北京申奥成功”的几个画面),人们是多么激动啊,钟表记录下了这一激动难忘的时刻,你能读出这个时刻吗?”这样一下子把学生带到申奥成功的情景中来,同学们都迫切地要知道申奥成功是几时几分。像这样的例子在教材中还有很多很多。总之,创设情境,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要解决问题的意识,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二)、加强学法指导,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激发学生思维,改善其认知结构,提高其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创设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问题的情境,还要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操作—表象—抽象”的认知过程。

1、注重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是一种以“动”促“思”调动多种感受官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途径。由于小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亲身经历知识形

成与发展的过程。例如在教学《比多比少》一课师,我们用学具展开比较,教师有2人就摆2个小圆片,学生有8人就摆8个小圆片,然后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从中让学生知道“多多少”与“少多少”是指哪一部分,为列式解答打好形象的基础。

2、渗透解决问题最优化的思想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鼓励学生寻求多种解答问题的方法,促使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发展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数一数》时,当对“一共有多少只熊猫?”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后,学生们得出了以下不同的解决方法:有的孩子可能是一个一个地数,1、2、3一直数到15。有的是一排一排地数, 1个5,2个5,3个5,一共是15。列出算式:(5+5+5=15)。有的是一列一列地数,列式(3+3+3+3+3=15)有孩子可能别出心裁地提出:还可以2个2个地数,一共有7个2,最后再加上1也是15个。我让学生在欣赏多种解答方法的同时,选择出你认为解答方法最好的一种,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大家一致认为像这种方阵排列的物体一排一排地数或一列一列地数比较简单。在分析、比较中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也有意识地渗透在今后解决生活问题时,要选择最方便、最简捷的“最优化”思想。

(三)、加强实践活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如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意识的提高与发展。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发掘有价值的专题活动、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找解决方案,而通过模拟现实,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如在教学 《认识人民币》知识之后,创设“模拟购物”的情景,让学生在课堂演练中识别商品,会看标价,会拿钱找钱,懂得要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在次此基础上布置学生回家帮妈妈购物,达到了”虽课已尽,但学习仍在延伸“的效果。面对现实问题解决方案,也是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意识的根本所在。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现实生活为根源,将教学置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发展融为一体,实现解决问题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同步发展。

历史解读
语录名言
演讲稿
书信函
实习
生活经验
节日庆典
教育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