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范本 > 工作方案 >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

   来源:学问社    阅读: 1.0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人,一出生就是社会的人,就离不开人际交往,交流与表达既是外部的需要也是内在的需求。通过学习语文最终获取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写的能力在当今时代更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写作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出来的,而是一个长期训练、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一入学,几乎是从启蒙开始就得着手写作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了低年级学生的写话目标:一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二是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三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那么,在写话教学中,如何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培养他们写作的初步能力呢?我根据自己多年从事低年级教学的经验,浅谈几点看法。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

一、从兴趣入手,激发写作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从心里真正地喜欢上写话,他才肯拿起笔写出童真童趣、写出色彩斑斓的童心世界。在引导的时候,我注意了这几点:

1、由说到写。首先要做的,应该是引导学生说,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至于说什么,这就需要教师抓住形形色色的机会,创造丰富有趣的情境了。语文课上,可“引导学生说话”,回答问题时,提醒学生把话说完整,把意思表达清楚;特别是,新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口语交际课,在这样的课上,更要专门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可看图说话,也可创设情境说话;另外,生活是说话训练的无穷宝库,和老师对话、在家里和家长交流、和小伙伴玩耍,都可强调说普通话、说完整的话......当学生具备了说的能力和胆量时,我想,随便抓住一个契机引导学生开始写话,他们就会有写的欲望了。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孩子欲说还休,欲罢不能的时候,马上开启他去写,效果就水到渠成了。

2、由易到难。一年级的孩子,学习了拼音,也学习了一些生字,这个时候,可要学生写简短的句子,不会写的用拼音代替。待到二年级,可稍微写长一点的句子、甚至段落,要求会写的字就写字,不会写的字也可写拼音。其次,一开始,可做补充句子练习,或者看图写句子,再慢慢地过渡到看图写一段话,或围绕一个话题写一段话。这里,还有一个问题要注意,就是孩子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所以,写话水平也必定各有千秋、参差不同,不能用统一的尺度来要求所有的孩子,写得好的可欣赏表扬,写得一般的更应鼓励肯定。只要孩子肯写,写出了自己的看法、想法,就值得称赞。这样,孩子从一开始接触写话就很轻松愉快,就不会有畏难情绪。如此循序渐进,过渡到写作文,学生必定会乐于去写了。

二、从内容入手,倡导写真情实感。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要写话,写什么?无数例子证明,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写话内容贴近儿童生活的实际,切近儿童的内心世界,孩子才能写出真实的情感,而写作的最高境界,就是我们致力于倡导的——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在写话内容上,可这样考虑:

1、我手写我眼。就是看到什么,就写什么,不胡编乱造。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活实际,写话内容必须是孩子经过观察能够写出来的。

2、我手写我历。就是写孩子经历过的事情。可要求写一件简单的事情,但这件事必须是孩子的亲身经历。这样,就有话可说,不然,就真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3、我手写我思。可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4、我手写我想。一是可写出自己对某一事件的`想法;二是写自己的心里话;三是写想象中的事物。

一句话,写话内容不能脱离孩子生活实际,不能凌驾于孩子的想象之外,从最熟悉的生活、画面入手,写真实的话,抒真挚的情。这样,我们看到的必定是一颗颗纯真的童心,感受到的必定是一份份无邪的童趣。

三、从技巧入手,提升写话能力。

小学一、二年级是孩子构建人生知识大厦的基础,而那一个个词语就是他们攀登知识高峰的一块块砖头。因此,字词的学习非常重要,而字词是写作的基础,必须学好字词、运用词,来写好话。

1、积累词语。首先识字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用词扩句。其次多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再次把好词抄在积累本上,加深印象。

2、运用词语。写作重在说出丰富的意象,表达细腻的情感,这些都离不开词的运用。首先,在说话训练中,引导学生运用词,比如说,句子“我看到花园里有花”,引导说你看到的是什么花?学生回忆、想象,然后会加上一些词:“我看到花园里有红红的花”,或“我看到花园里有五颜六色的花,真美丽!”......其次,在写话中,也这样用加词语的方法把意思表达得更具体。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历史解读
语录名言
演讲稿
书信函
实习
生活经验
节日庆典
教育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