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范本 > 校园 > 《大梦初醒》读后感

《大梦初醒》读后感

   来源:学问社    阅读: 2.5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我是很关注乡土文学和乡土文人的。在偏僻的县域,虽是地广人多,信息却是闭塞的,文教更是狭窄的。所以我常因此而忧虑叹息,故若有些微地方文化活动,或乡人的文艺成就发布,我都暗自鼓舞,积极关注。

《大梦初醒》读后感

约略听说杨锋先生《大梦初醒》出版发行的时候,正是我求学的最后的一年,贫寒与忙碌使我未能与本书谋面。参加工作后,于闲聊时听说该书教育系统人手一本,单位发的,钱从期末奖金里扣除。因为有所怨气,都不曾细读。我也因此不甚好感,加之忙于工作生活之事,也就淡忘了。

数年坎坷之后,偶然的机缘,从学校的旧图书室邂逅此书,关注乡邦文化之情又唆使我将她细细读完。从不甚希奇的心态,到最后竟有些许慨然。

该书语言朴实,有些地方还显文字青涩,甚至个别细节处有些脱离生活的真实。但仍瑕不掩瑜。故事真实的再现了那一个特殊的年代,社会各阶层人物特别是正在成长的青年人的命运与困惑、痛苦与希冀、以及挣扎与叹息。那些真切的真实,那些起伏跌宕的情节,读来久久心绪难平。

主人公汪华的推荐升学及两次挨打住院等一次次的凶险,以及凶险后的化险为夷,都是什么原因推动的?宋舟山作为一个青年学生,为什么可以而且可能放肆地为非作歹?甚至曾经纯洁坚强的陈芳在参加工作后也有些自私和圆滑?我想,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个理想的`、规范的社会,这是人性的呼唤和文教的呐喊。然而,这些纯真的想像与现实又是如此脱节。现实编织了一张触手可及的关系网,胜与败、正与邪的扭缠,其实是这一些交错的网与网之间的撕扯。而我们只不过是一个个小小的网点而已。在这张错综复杂而坚不可摧的网面前,我们有时顺网而行,有时只好望网而叹息,有时不得不向它低头臣服,有时或只有触网而亡!有如作者将故事置于特殊年代,我们不悦的此书的强销方式,不也在此中么?这也许就是所谓荒谬宿命论中的一个真理吧?

在被现实捉弄之后,真实的生活给我们留下很多难题。正如故事结尾的告白“有人有婚姻没有爱情,有些人虽然有爱情,却没有婚姻。真正的爱情,一生中只能有一次。这种爱有时来得早,有时来得迟,甚至有的人一生中都没有真正爱过。”没有爱过的一生或许空乏,但没有爱情的婚姻和没有婚姻的爱情更是刻骨的痛苦,因为这两者往往同时加于一个人。我们可以想见,更多的人更多的事,甚至理想世界与现实生活之间又何时不都是如此呢?

这些或正面或反面的人物,他们的命运都给我们什么样的思考与选择呢?我们当叹惜的,是在痛苦煎熬中,有理想、有抱负,而最终仍被丑恶和黑暗吞噬者;我们当鞭笞的,是无本领、不进取,只有一次次利用手中拥有的利益和特权嚣张一时者。我们当赞扬的,是坚强不屈、顽强拼搏,最终战胜丑恶的英雄;我们当忧虑的,是那些深受生活之苦、险恶之害而拼斗无力求述无门者;我们当为之庆幸,抱有期许的,是拥有优越条件和优势特权,而又真正向真向善向美向上者。而我们又是其中哪类呢,我们又当如何选择我们的行为?我们又当如何面对我们的现实与未来呢?

一部小说无疑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部野史。感谢杨锋先生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一部近在咫尺的鲜活史书。从中,我们会看到这个社会另一面的真实,激起我们脑中另一面的思考,从我们每一个个人的现实生存中唤起另一种力量和精神。所以,我更佩服作者一直都没有直接点出的题目:“《大梦初醒》”。我们都曾做过一场大梦,读罢此书,或许有一些惺忪有一些清醒;同时,我们或许还做着其他的大梦,会在此时或将来某时醒来,或是—终生不醒。

此篇文字,或许是我写于梦之初醒时,亦或即将醒来的拂晓......

历史解读
语录名言
演讲稿
书信函
实习
生活经验
节日庆典
教育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