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范本 > 校园 > 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来源:学问社    阅读: 1.0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即将面临着初三语文模拟考试,对于初三语文的复习在平时要多做语文的练习。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初三语文二模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阅读下面文字,请将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写在方格内,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4分)

青春年华,最值得珍惜。这无价的光阴要用来做最有意义的事,万万不能等到diāo líng之时,再独自感伤,追悔莫及!青春,需要守望,需要zhàn fàng,更需要圆满人生价值!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   )(2分)

A.“扫黄打非”办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的“扫黄打非•秋风2014”行动今日启动。

B.不少网友心存疑惑:失踪的马航MH370航班调查和搜寻难道就这样不了了之?

C.2014年博鳌论坛围绕《亚洲的新未来:寻找和释放新的发展动力》主题展开讨论。

D.为了扩展旅游宽度,兴化将打造“春看菜花、夏赏荷花、秋看芦花、冬泡温泉”的旅游全景图,把4月的千岛菜花节向四季延伸。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

A.通过日新月异的技术,使无数篮球迷无须紧盯屏幕也能欣赏到NBA比赛。

B.距中考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初三学子当务之急的事就是回归课本,抓好基础。

C. Windowsxp正式宣告隐退,将冲击我国约2亿用户,危及他们的财产和信息安全。

D.党员干部只有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就能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 分,①一④ 每题1 分,⑤一⑥ 每题2 分)

①知而好问, _____ 。 ② _____ ,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 _____ ,落英缤纷。 ④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_____ 。

⑤《游山西村》中可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希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情境相似的诗句是: _____ , _____ 。

5.名著阅读。(6分)

(1)《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 _____ (人名),格列佛先后游历的国家是 _____ 、大人国、飞岛国、 _____ 。(3分)

(2)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地掬出了手 枪。“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他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

选文中的“他”是 _____ (人名),请结合原著内容评价这个人物。(3分)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有一首歌曾经很流行,里面有这样几句歌词: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一只小小鸟,想要飞却怎么也飞不高,也许有一天我攀上了枝头却成为猎人的目标,我飞上了青天才发现自己从此无依无靠……

【鸟之囧况】从歌词中我们可以发现野生鸟类的生存状况非常严峻,请你结合歌词内容和平时所见资料,概括造成野生鸟类生存囧况的原因。(2分)

【鸟语寄情】和这首歌一样,古往今来的很多诗文中,人们都借助对鸟的描写寄托情感。请从下面列出的鸟中,任选一种仿照例句写一句话。(3分)

大雁、燕子、鹤、鹧鸪、鸳鸯

例句:子规:我从“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中,读到了子规哀啼的凄凉,以及诗人对友人的担忧和牵挂。

【为鸟代言】有一次家人在“鸟鸣涧”餐厅聚餐,你看到菜谱上有这样几道菜:爆炒鹌鹑、红烧野鸭、山鸡炖蘑菇……你为鸟类的命运感到非常难受,这样对老板说:(3分)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题。(6分)

鹧鸪天(宋.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7.(1) 这首词的写景内容与《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_________,但这首词描写的是早春景象,《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季节)景象。(2分)

(2) “陌上柔桑破嫩芽”句中加点的“破”字,用得非常传神,请做简要分析。(2分)

⑶说说词中下片划线句子在写法上有何主要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鲁宗道不欺君》,完成8~11题。(14分)

(鲁)宗道为人刚直,疾恶少容①,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②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酒肆中,偶③真宗亟④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⑤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对。”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言对。帝诘之。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

【注释】①少容:不肯容忍。②谕德:教育太子的官。③偶:恰遇。④亟:通“急”,紧急。⑤即:如果。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为谕德时( ) ②尝微行 ( )

③宗道方自酒肆来( ) ④故就酒家饮(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然则公当得罪

A.杂然相许 B.吴广以为然

C.然往来视之 D.然后知生于忧患

9.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2分)

即 上 怪 公 来 迟

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4分)

(1)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言对。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柳宗元《小石潭记》)

11.请结合选文全段概述文中真宗认为鲁宗道“可大用”的原因。(2分)

(三)阅读《给抗生素“把把脉”》,完成12~14题。(10分)

①1943年,青霉素的诞生开启了抗菌疗法的黄金时代,其后还出现了青霉素钠、青霉素钾、阿莫西林等常用抗生素。但是,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的60多年间,很多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有的甚至出现了多重耐药性。这些耐药细菌毒力很强,大多数高效抗生素战胜不了。A曾经只需20万单位的青霉素就足以杀灭的肺炎球菌,如今出现了新种,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克服不了它们。B近年来还出现了超级细菌,最著名的是源于南亚的NDM-1超级细菌。C而2011年美国出现的CRKP超级细菌,则比以往细菌的耐药性更强,人感染这种细菌后的死亡率达到35%以上。为对付细菌耐药性,医药学家又开发出头孢氨苄、头孢曲松钠等药物,直到最新的碳青霉素,但也赶不上细菌突变的步子。

②这一切与人类滥用抗生素息息相关。科学家们指出,滥用抗生素从多种途径促进了细菌耐药性的增强。滥用抗生素唤醒了细菌中原本沉默的耐药基因,即当我们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时候,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会被快速杀死,而留下含有耐药基因的细菌,并大量生长。再者,细菌体内有一个SOS修复系统,可以帮助细菌修复来自外界的损伤,而滥用抗生素增强了细菌的修复功能。滥用抗生素还会诱导细菌感受态的产生。感受态是细菌的一种容易接受外源基因片段的状态。例如,肉类制品上如果残留有耐药基因片段,很容易被体内处于感受态的细菌接受,从而造成人体细菌耐药性的增强。

③造成滥用抗生素的原因有很多:厂家、药店、医院,受到利益驱动热衷于生产、销售、使用抗生素药品;药监部门监管不力也难辞其咎;更关键的是科学教育和普及工作不到位,许多患者缺乏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常识,盲目依赖抗生素,这就加速了体内耐药菌的增长。

④就患者而言,合理用药非常重要。抗生素只对细菌引发的病症有效,病毒感染造成的疾病切不可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药严遵医嘱:不能同时服用几种抗生素类药物。

⑤只有给抗生素“把把脉”,明确症结所在,及时对症下药,才能让它更好地造福人类。

【链接材料】感冒是常见的疾病,有病毒性的,有细菌性的,还有更复杂的。病毒是形态最小、结构最简单的一类微生物。人类传染病中约80%是有病毒引起的,如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等。

12.根据选文第②段分点概括:滥用抗生素会从哪些途径促进细菌耐药性的增强?(3分)

13.阅读第①段文中划线句子,回答问题。(4分)

(1)A句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改正: _____ 改为 _____ (1分)

(2)“B、C两句只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超级细菌的耐药性较强。‘达到’一词突出了死亡率高,从而说明生命的脆弱。”请判断以上说法正误并说明理由。(3分)

14.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分析案例中王阿姨的做法有哪些错误。(3分)

【案例回放】王阿姨出现了头疼、发烧等症状,经医生检查,她患的是流行性感冒。因为家里还有阿莫西林和头孢氨苄胶囊,她就自行服用了这些药。

(四)阅读赵畅的《读书如“熬粥”》一文,完成15~17题。(10分)

①我喜好喝粥,是母亲培养的,因为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烧一锅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熬粥之妙,令我想及读书。细细回味一番,读书不正如熬粥一般吗?

②读书之法,贵在选择好书。经典好书,如同“好米”。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有限,同时也使智力和想象力有限,使知识和思想贫乏。”略萨的这番话对阅读经典的意义作了深刻的诠释。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③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而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未知世界的窗户”。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

④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真要读书,须善耐寂寞,甘守孤独。不要因为这份寂寞与单调,你就感到厌烦无味,就与读书渐离渐远。坚持读书,须有定力。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据他的友人回忆说:“那时一起在德国留学的学生们大多数玩得乱得不得了,只有孟真(傅斯年)和(陈)寅恪两个是‘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意思是说,他们心思纯正,始终坚持专注于读书学习,不受其他诱惑的干扰,耐得住寂寞与单调。

⑤读书正如熬粥一般,也需“好米、文火、持续”。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5.课文②③④段介绍了读书应遵循的法则,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说说第③段中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你辨析下面两句话,看看能否运用到文章中去,并分别说说理由。(4分)

A.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B.培根曾在《谈读书》一文中风趣地说:“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下一页更多关于“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历史解读
语录名言
演讲稿
书信函
实习
生活经验
节日庆典
教育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