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范本 > 节日庆典 > 春节的随笔合集15篇

春节的随笔合集15篇

   来源:学问社    阅读: 3.0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别人写的随笔吧?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具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你知道什么样的随笔才是被大家所称赞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节的随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节的随笔合集15篇

春节的随笔1

此时此刻的我,深深的被过年的气氛包围着。

除夕夜那晚,我跟随者爸爸妈妈来到了奶奶家。一进门,我就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味儿。哥哥、姐姐、小姑妈他们都在餐桌上聊天,侃侃而谈。晚上,一家人围坐在大圆桌前开开心心的吃着团圆饭。

享受完年夜大餐,大家聊了一会儿天。聊着聊着,春节联欢晚会就开始了,它给我们带来了一顿美艳的视觉“团圆饭”。晚会上有绚烂的灯光,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蹈,幽默的小品……一盘盘精彩的“菜”让我们回味无穷。

单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我觉得还是有些无聊了,我就找出了一副扑克牌边打牌边看春节联欢晚会。我们陪着奶奶玩了一会儿接龙,奶奶也玩的很开心。

到了深夜,哥哥就陪着我们去放烟花了。我们先放了一个蛋卷是的烟花。它的烟花非常得矮,但是给人一种很温馨的感觉。接着,我们点了一个荷花型的,那个烟花点燃之后,就一下子嗖的转了起来,喷出了粉色的火焰,那个样子,真的像是荷花展开一样啊!这个烟花却是名副其实啊。接着,我们又放了一个奇幻旅程,那个烟花可漂亮了,有红的,黄的,紫的,各色各样,五光十色,绚烂缤纷。最后,我们放了一个手持式的烟花,那个上说是有60发,我就一个一个的数。哥哥说这个烟花是他们小时候最喜欢的烟花,一个烟花可以放好长时间呢。第一个烟花,我数到了53个,但是姐姐只数到了47个,诶,怎么回事呢?可能我们数错了吧!

就在这个时候,十二点的钟声也敲响。周围的鞭炮声也随之响起,噼里啪啦的,恭贺龙年的到了。

相信我在龙年里,我会更加努力,我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会有更大的收获。

春节的随笔2

成片的红色,里面包含着节日的喜庆。

震耳的声音,其中跳跃着节日的欢愉。

浓郁的香味,充满着团圆的幸福。

家庭主妇们将对年的喜悦融入到了忙碌之中。勤劳的她们,为了让一家过上一个好年,一入腊月就开始忙乎了。扫家除尘、购置年货、张罗饭菜……一年到头所有辛苦,全都化成了满满的幸福,她们将对家的亲情,全部都融进了三十晚上满满一桌年夜饭的味道中了。

春节是孩子们最期盼的节日。在他们眼中,春节是美味的饭菜、绚丽的烟花、炸开的鞭炮,以及一笔不菲的压岁钱。兴奋的孩子们一大早就玩起了花炮,把宁静的空气一下子炸开了。大街小巷中那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更是为春节平添了一份热闹与欢愉。一天下来,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鞭炮一样红彤彤的色泽。他们将过年的喜悦,倾注在了那“噼里啪啦”的声响里。

春节是老人享受天伦之乐的日子,三十晚上,全家人欢聚一堂。围着桌子互相举杯、道贺着,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祝老人身体健康、中年人事业有成、年轻人学业进步、孩子们快乐成长……无非就是这些简单的祝福,但老人们看到这样欢聚的场景,依然会露出如花的笑容。他们在春节里要的快乐很简单,只是图全家人的一个团团圆圆。

春节是上班一族难得轻松的时候。放下烦忙的工作,和妻儿走访亲戚,向父母敬一敬孝心,把思念和祝福传递给父母长辈、兄弟姊妹、挚爱亲朋……他们在春节需要的是一种闲适的感觉和一份舒畅的心情。

春节是游子们对亲人深深的思念,当千家万户团圆之时,一些人却因职业特殊性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们虽然默默无闻,却一直在无私奉献,他们舍小家、为大家,自己却只能通过悠悠电波把爱和祝福传递给千里之外的父母亲朋!

春节是什么?它是快活的忙碌,是欢快的玩耍,是相互的祝福,是美满的团圆,也是默默的奉献……它承载着每个人都无法割舍的感情和幸福。

春节的随笔3

难忘的春节

春节又到了,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在清晨那清脆的爆竹声中,它再一次悄然而至,难忘的春节。对于众多孩子来说,春节的到来是令人高兴的,他们唱歌,他们跳舞,以庆祝他们的喜庆节曰。但对于我来说,春节没有这么好,春节的到来,却不能给我带来喜悦。因为,我是穷人家的孩子。每当春节早上我一醒来,就在想:"要是我早上能意外得到父母的压岁钱,能有好多的点心吃,那该有多好呀!每当想到这里便情不自禁地跳下床,可是,无情的事实不得不让我熄灭了心中的希望之火。我不得不再一次告诫自己:别再痴心妄想了,你是穷人家的孩子,然后,我只有默默地坐在门口,望着别家孩子们欢乐的笑脸。又是一阵清脆的爆竹声,把我从往事中拉了回来。是啊,我该起床了,尽管得不到父母的压岁钱,还有那琳琅满目的点心,可床还是得起的。我以极快的速度梳洗完毕,当我跨出房门时,厅堂里的一幕吸引了我的目光,没错!那是我爸妈摆放出来的点心,没错的!当我想到这时,妈妈走了过来,手里还拿了一张崭新的50元人民币,带着无限关爱说:"丽,新年快乐,这是你今年的压岁钱,拿好,别丢了!"我顿时惊呆了。问道:"妈,我们家庭状况不好,拿压岁钱干啥?"妈笑了笑:"傻孩子,改革开放这么久了,我家状况也好多了,以前是爸妈对不起你,但是以后,不用再受穷了,你就放心拿着好了。""那边还有点心,多吃点。"我一蹦一跳,跑到点心前,抓了一大把,开心地吃了个痛快。我靠着门边,一手拿着点心,一手捏着妈妈给我的压岁钱,再望着不远处那群孩子打闹的情景,听着大人们说着"新年发财"的祝语,耳畔是那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心中不觉畅快无比!

简评:本文与《难过的春节》有同工异曲之妙。也是从反面的角度来构思,但又有些许变化。前面的是写叔叔的祸事对一家人的打击。而本文则是通过"我"过去与现在过春节的截然相反情形之对比,揭示了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亦揭示了写话题作文,不仅可以在某个点上选择题材来写,还可以在线上纵向铺开,写出纵向故事的发展变化,也更易使文章内容充实丰满。

春节礼物

(2)"噼里啪啦",春节来了,家家户户都在放鞭炮、贴春联。人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这新的一年的开始,预示着我们长大了一岁,美好事物将来临,谁不高兴呢?小孩子们更是兴奋不已,穿着新衣服,拿着大人给的.压岁钱,准备去买个痛快。走亲戚,大多数人更是争着去。可是大家都高兴的时候,我却高兴不起来。清晨,听见屋外小孩子早已大喊大叫了,可我还躲在被窝里不愿起床,你想想,被窝中的舒服感觉谁愿离开!可还没等我舒服够,妈妈已经扯破嗓门叫我快起床了。我将被子一扯,蒙住了整个头,可无济于事,妈妈已走进了房间,下了一道圣旨:"今天全家人都要去外婆家,快点准备!"我生来性格内向,不愿串门走亲访友,但无可奈何,今天是初二,所以也不得不去外婆家拜拜年。我们全家人已准备好出发了。天啊!拎几大包东西,岂不是想累死我,偏偏又要我拎,我更加不高兴,说:"你们走前面吧!反正我走不快,我会跟上的。"拎着两个沉甸甸的大包,向外婆家走去。去外婆家全是山路,挺累人的。约摸走了两三里路,我放下东西,拿起手一看,有两条红印子,动一动,弯都弯不过来。痛,我气愤极了!就在这时,一瓶不争气的酒滚了出来,我捡起一看,连崭新的标签上都有几条小脏痕。还是继续上路吧。总算到了外婆家,他们有说有笑的,可我一个人躲在房间里闷看电视,想着心事。过了几天,外婆她们家的人来我家了,礼物全放在书桌上,我翻着看着,看呀看…啊!那瓶酒不就是我拎去的吗?标签上的几条痕迹还在呢!是那瓶,一定不会错,绝对是那瓶!我愣住了,春节,是一个欢庆的节曰,是人们走亲访友的盛大节曰,可是谁出的馊主意?为什么要送春节礼物,难道不送不行吗?而且最终竟然又回到了自己的手中,那天,我手都拎得好酸好酸,可又拎回来了,有什么意思?我真不明白为什么?但愿以后过春节不要送这送那,在春节走动走动就是,没有必要非得送什么礼物,也更轻便!简评:走亲戚,也是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风俗,平时难得走动的亲戚,在这时也要亲热亲热。一般说来,是令人愉快的。而本文没有从众,又是做反面文章。当然,更妙是在讨厌中透露出一种明智的处世观,自然地鞭鞑了一些陋习。读完本文,也就会给读者一些警醒和启示。只是似有仿效的嫌疑。

春节随记

(3)快过年了,大家走街串巷,忙着办年货。街上货物琳琅满目,购物者是多之又多,你看,一些女士们正在商店选购"新年礼服"呢,周围围着一群可爱的"小天使",笑嘻嘻地吵着闹着要买新衣服、新玩具。这些妈妈被吵得没办法,只好放下手中已看好的衣物,先带"宝贝们"一阵狂购后,再来为自己添置。"对不起,不好意思,把你的衣服弄脏了。"这时突然传来一句道歉。怎么回事?原来一位大伯刚买完鱼出来,不小心将正在购买年画的几位小姑娘的衣服弄脏了。"没关系!"小姑娘笑嘻嘻地拿着刚选好的年画又走进了另一家商店。这位大伯也笑哈哈地走了。"哈哈哈…"那边又传来了一阵阵笑声…除夕之夜"嗤,嗤,嗤--"的几声,天空盛开了几朵鲜花,五彩缤纷,原来是几位小朋友在放烟花。又是几声清脆的爆裂声,漆黑的天空顿时变得一片通明,原本墨一般黑的屋脊,此时如同被明亮的彩灯照耀得清晰可见,远处的群山也依稀可辨。随着鲜花的盛开,顿时传来一阵惊喜的欢呼声。小河之畔,时而隐现一张张仰望天空的笑脸。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地上的惊喜却在漫延。一家人围着大圆桌,吃着热气腾腾的团圆饭,看着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等待着新年的到来。走亲访友"恭喜发财!"一阵阵问候传入耳中,原来是路上走亲访友的熟人互致问候。而伙伴们则是跑东家串西家,"跟你拜个年!"手中的钞票也多了起来,甚至手中还会赚得一大把香烟。而这大多是送给自己的老爸,有时也会试着抽一下,可咳嗽几声只好把它扔掉了。小姑娘们则在一起咬着嘴皮子悄声细语地说着什么。大人们在一起谈谈家常,老人们则在儿女们的陪伴下观看着tv节目,精彩的节目时而惹得老人们会心地笑个不停。过新年,喜洋洋,家庭大团圆,每个人都春风满面,每个人都嘴角流油…

春节的随笔4

春节是我们广东的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人们在春节期间都是可以和家人一起玩。春节的时候,广东的每一个地方都是喜喜气洋洋的,大家都非常开心!

按照家乡抚州的风俗习惯,从农历十二月二十日以后,家家都忙着过春节。虽然天气很冷,但是还是晴天多,这时大家都忙着打扫卫生,洗净全部肮脏的东西,扫去一年的废气,远在天涯海角工作的亲人,也陆陆续续赶回家和亲人团聚庆新年。

农历二十三这一天,就是点灶灯,包糯米子,用豆子磨粉,加糖成为豆沙,再和子拌裹,大家都围着吃得津津有味,这就是首次过年,点上蜡烛,也就是希望来年红红火火。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这一天,是过小年,也就是小孩子过年,这一天大人们为小孩子忙忙碌碌,做好很多美味佳肴,晚上我们一起放烟花,玩个痛痛快快。

农历十二月,月大三十,月小二十九,为除夕,除夕这一天,我们家乡称为过大年,家家户户贴对联,满桌的鸡、鱼、肉、蛋、山珍海味,米酒飘香一醉方收,吃完晚饭,大家团聚一堂,欢度春节。边看电视边聊天,大人为小孩发压岁钱,希望我们来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考出理想的成绩。直到十二点结束,鸣鞭炮关大门,这就叫辞岁。接着守岁黎明前开门,又鞭炮齐鸣,这就是像征开门大吉,一年平平安安,风调雨顺。

正月初一这一天,男人们带着自己的小孩走亲访友,向长辈拜年问好,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机关团体打龙灯拜年,有机会全家一同逛大街购买拜年的礼品,这样拜年,走亲访友,一直到农历十五,这段时间做客喝酒,家家扶着醉人归。

最后,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庙会,雄狮起舞,长龙游街,一片热热闹闹,也就是说这天是春节最后一日,元宵元宵,也就是把过年剩余东西全部吃完,再吃一些汤圆,象征着今年团团圆圆,甜甜蜜蜜,生活红红火火,明天就要大干特干,学生上学,大人们外出务工。家乡的春节年年如此,热热闹闹,一年更比一年好。

大家说春节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啊!

春节的随笔5

本组课文是围绕着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的。本组课文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具特点的民风民俗,反应了中华文化的博大丰厚。《北京的春节》就是这组课文中的一课,描绘的是春节的节日习俗。作者老舍先生运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北京春节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

全文共13个自然段。依次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开始的日子腊月初、腊八节、腊月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几个特别的日子。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语言简洁而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反映出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愿。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情趣盎然,又使人读后增长见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取的表达方法。

本节课导入部分,我引导学会尝试回忆,你喜欢过春节么?你是怎样过春节的?学生积极踊跃的发言,课堂气氛立刻热闹起来,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学生有了兴趣时,再引导学生一起学习课文,带着美好情绪一起跟着作家老舍走进北京,一起过一个京味十足的北京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很自然就被带进了课文中去。

在整体感知课文部分,我首先引导学生进行了预习情况的交流,主要交流了字词、作者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做了充分的预习,在补充学生预习资料时,我出示了作者老舍先生的资料,资料内容比较详实。但是只要求学生读一读,并没有针对这篇课文,提及老舍的写作特点,与文章的教学略显脱节。课后,我反思可以在此环节,针对本篇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老舍的优秀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这些作品已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老舍的作品之所以如此脍炙人口,是因为他的作品语言通俗、风趣幽默,把感受口语化,在这篇课文中,同学们就可以体会到他写作的特点。”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作者,又能有针对性地学习课文。而且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本篇课文详略得当,而且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了北京春节的习俗。所以利用课件出示表格,引导学生把时间找出来填写在表格左边,右边填写具体习俗。通过填写表格,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通过表格的填写不难发现作者在腊八、除夕、初一和元宵是详写部分。此时出示本课主线问题:作者是怎样写出各时间段特点的?画一画,写写自己的感受,师生再共同学习详写部分。在分析课文时,学生说得比较到位,但是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还有所欠缺。还应该提高对朗读训练的重视程度。

最后,通过语言启发学生总结作者写法上的特点,体会详略写的好处,指导学生在习作中尝试运用。

春节的随笔6

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到处是红彤彤的灯笼,五颜六色的彩旗在天空翩翩起舞,给节日增添了喜庆的色彩,到处都能听到祝福的话语。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窗户上都贴上了大大的福字。

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姥姥家,姨妈、哥哥、姨爸也来了,她们不但给我压岁钱,还给我买我喜欢看的书,让我好好学习,增长更多的知识。

到了晚上,我们全家人一起动手做年夜饭,我择芹菜,那嫩绿色的芹菜像一棵小树,上面有许多芹菜叶,我左手拿来着芹菜,右手把芹菜叶给择下来,我把嫩一点的叶子挑在一边,妈妈说嫩一点的叶子可以拌着吃,我还择了油菜、豆角……,虽然择的时候很累但是我择的时候非常认真,非常高兴,因为这是为年夜饭准备的,我把择好的菜给了妈妈,妈妈洗菜,爸爸切菜,姨妈炒菜,我们有说有笑,不一会儿我们就做了一桌子的菜有糖醋排骨、红烧带鱼,还有我最爱吃的番茄大虾、水果沙拉等十多个菜,我们围在餐桌旁边津津有味的吃着年夜饭,观看着丰富多彩的春节晚会。

春节的随笔7

春节是个令人高兴的日子,放鞭炮,吃饺子……这都是过年的习俗。

今天,我奶奶特意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看了就让人流口水,我和弟弟早就眼馋了。

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我盼望已久的春节来到了,大年三十吃团圆饭,这可是少不了的事情。

我们全家围着桌子坐了下来,有说有笑,沉浸在欢乐幸福的气氛中。这时,爷爷举起酒杯,意味深长地说:“又过了一年,真快呀,今天我们一家聚的真齐,来,干杯。”“是啊,干杯。”爸爸随声附和着。大人们都纷纷举起酒杯,一饮而尽,脸上挂满了喜悦,我喝了一口杯中的饮料,深情地说:“祝爷爷,奶奶在新的一年里越过越年轻,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爸爸,妈妈工作顺利,吉祥如意。”

“过年啦,这又是新年的开始,并不表示可以松懈了,你一定要更加努力呀。”爸爸叮嘱我说。

晚饭后,我们一起来到院子里放孔明灯,孔明灯在火的驱使下缓缓上升,似乎照亮了黑漆漆的夜空,也似乎照亮了我们明天的路。

春节的随笔8

家的方向给我们以力量。

回家,回家。

春运,汹涌的人流是回家的人们急切的渴望和期盼。无论路途有多远,只为了平安和团圆。无论路途有多难,只为了和亲人相拥的那一刻。

春节,这个在华人血脉中流淌了几千年的节日,演绎出了让几亿中国人天南海北大迁徙的壮观场面。

春节,是个万家团圆的日子。中国人的乡土情结在这个节日被编织得密密实实。

轻轻地呼唤老家村庄的名字,那种亲切一瞬间便暖暖地包围了全身。老家是根,老家的天也蓝,老家的云也白,老家的风也清,老家的花也香。老家有血脉相连、声息相通的亲人,有伴着日月向前走、日新月异过光景的乡邻。

身在他乡的游子归心似箭,回家的大军汇聚成滚滚洪流。

回家的路,或许山高水长,风雪阻隔,或许车票很难买,车辆很拥挤,脚步很疲惫,但前行的步伐从不曾停歇。羁鸟恋旧林,那张贴近胸口的温热的车票啊,不正是游子归乡的翅膀吗?多少的风霜雨雪,多少的泪水欢笑,都凝结在遥远或切近的回家路上。回家的人,讲述着一个故事;回家的人,写就着一篇文章;回家的人,吟咏着一首诗阙;回家的人,诵唱着一支歌谣。那飘荡在故乡山风里的遥远的召唤啊,让人热泪盈眶。

迫切的心儿跨过高山大河,越过乡间阡陌,穿过大街小巷,那熟悉的老屋濡湿了双眼,旅途的风尘烟消云散。回家,真好!年下,真美!

回家过年,路的尽头是亲人倚立门口的望眼欲穿;回家过年,再一次倾听家人的唠叨和挂牵;回家过年,满眼满耳是乡亲们开心的笑颜和祝福不断。家乡的月亮星星在天边,家乡的方言暖在心间。门檐下红红的灯笼高高挂,大门前张贴起春联喜洋洋,院子里燃起鞭炮脆脆响,厨房里飘出浓浓的香甜,那熟悉的味道、温暖的记忆,永远是游子心中最美的年。

春节,是一年的终点和起点。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常年在外拼搏的你,无论身居要职还是穷困潦倒,老家都会用她博大仁慈的胸怀拥抱你,为你梳理疲累的翅膀,使你于片刻的休整之后,重新展翅翱翔于理想的天空。回家,吃个年夜饭,慰藉亲人们一年的等待和期盼,在亲人们为你构筑的港湾里,栖息心灵,扬起新的风帆。

回家过年,你被包围在浓浓的亲情里。漂泊已久的游子,在乡间漫天的飞雪里,在贴着大红“福”字的窗花前,身边是慈爱的双亲,眼前是知心的爱人和嬉戏的孩子,平安,团圆,幸福!

春节是中国文化的大荟萃。国粹和民俗文化展现在一个大舞台上。到了过年时候,孩子们穿新衣、戴新帽,说着大人们教的吉利话祝福拜年,满心欢喜接过大人们给的压岁钱,大人们则风风火火地走亲访友,吃吃喝喝,逛庙会、看大戏,把沿袭了几千年的春节搅和得欢天喜地。

春节,像华夏大地上一棵生长了几千年的老树,它的根深深扎在黄土地、黑土地、红土地里,随着岁月的洗礼,愈加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春节,是个恒久的约定。每逢春节,让我们打理好心情,收拾好行囊,向着家的方向,出发。

春节的随笔9

春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的名字也叫年。那是因为有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怪兽。他每年都要到村庄里吃小动物或者小孩子。许多人都十分害怕他。他们知道这个怪兽十分害怕红色,所以他们家家都在墙上贴了对联,当那只怪兽再次来到村庄时,他看到墙上都贴满了对联,他十分害怕那种红色的东西。后来,有一位老者走了出来,这位老者手里拎着一挂鞭,他一下用火棍点燃了他。怪兽一听见这种声音吓得就跑掉了,之后就再也没有来过。这个传说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人们都知道了这个传说。所以,我们现在也依然将传统留用至今,把对联贴在门上,把倒福贴在窗户上,因为许多人都想着未来的一年要很幸运。

在除夕的那一天,整个家庭都会团聚在一起包饺子并且庆祝新年的到来。我们会守夜,然后观看春节联欢晚会。

在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大年初一),我们会穿上新衣服,走街串巷,彼此问道新年好,就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压岁钱了。新年会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结束,在这期间,我们将会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春节的随笔10

新年随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远去了,但它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腊月二十三去商店买年货,首先就是给孩童们买糖果吃,有巧克力糖、硬糖······各色各样,样子好看,吃起来很甜,让人吃了还想吃。第二样就是买鞭炮,有孩童玩的红蜘蛛、还有冲天炮······孩童们特别喜欢玩烟花,一摇一摇的,好看极了。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都是一大早起来放鞭炮,大人们忙乱,孩童们跟在屁股后面,非常高兴。

除夕那天非常热闹,家家户户把糖果、香烟、瓜子、花生摆在果盘上。大家都去洗澡,穿起了新衣,门外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还在大门前挂上了门神。到了晚上,家家都开了灯,看春节联欢晚会,一直看到12点,因为他们都要守岁。12点过去,就开始放鞭炮、放烟花,然后关上大门,睡觉。因为,这代表着一年过去了,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正月初一店铺关门。家家户户都把大门打开,迎接新来的客人,每来一个人,都要发烟、发糖,还可以得红包呢!男人们出去拜年,女人们在家招呼客人,女人们出去拜年,男人们在家招呼客人,孩童们出去玩,有时候,还要到远方亲戚家去拜年。

元宵节到了,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灯笼,晚上的时候,家家户户的灯都开着,不许间断,睡觉的时候也得点着灯,孩童这时候就在家里看电视、放烟花。这一天,大家晚上都会吃汤圆。

过完元宵节,年就结束了。

春节的随笔11

20xx年就这样结束了,带着些许欣慰,些许惆怅,悄悄的在我生命的岁月里慢慢地溜掉。回首一年的过往,虽不是风平浪静却也没有大波大浪,若懂得知足,我会感恩。感谢家人的陪伴,感谢生命中你曾来过,感谢我挚爱的人,感谢茫茫网海有缘结识的朋友!今生相逢,世世相交!

回家的这几天,感受着春节的气息,家人陆续的在自己奋斗的城市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我们相聚着久别的重逢,互侃着各自的事业,感受着浓厚的亲情……唯一有点缺憾的是,不能回娘家在我们家乡嫁了人从大年三十直到初二都不能回娘家,不知是哪位明智的先人定下的这种扰人的习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平凡的过着,懵懂的走着,有了自己的生活,目标却遥远的总是触及不到。短崭的青春一闪即逝,来不及细细品味青春的活力,它已悄悄地陨落。然后,剩下的年华,再用“熬”字来代替!心中虽明白,人活一世不易,应珍惜走过的每一天,但每天的生活却不知该如何去珍惜?也许,待到步伐蹒跚时,才会懂得,亦会明白,不知那时,时光会不会再倒流?……

今天是大年三十,应该高兴才是,刚才只不过是发发牢骚罢了。

非常想知道今年的三十,该如何去熬?呵呵,直到现在还没有去哪玩的目标,也许会看联欢晚会,也许跟老公出去玩,也许会和孩子们“疯”,也许会通宵玩电脑,也许会睡觉好像没有一个主意是新鲜的,刺激的,嘿,得过且过吧!细想,应好好珍惜得来不易的这几天,过完年后,又各奔东西了,再相逢又是一年!庸烦之中,自寻乐趣!

呵呵,废话完了之后,给大家拜个年,祝朋友们,春节快乐,阖家团员,万事如意!

春节的随笔12

春节,这个富有中华民族气息的节日,就在爆竹声中拉开了帷幕。在我眼中,春节是一个带有幸福充满希望的日子。

在春节里也有许多习俗,比如挂灯笼、烧狮子、舞狮子、放鞭炮、挂彩灯,而我们孩童最希望的就是穿新衣服,收压岁钱了。不过在古代孩童过春节收到的就不一定是压岁钱,有时也会收到压岁物。

在春节里有很多人都会有希望,例如:出租车司机的希望是有更多的人来乘座他的车,清洁工希望的是大家不再乱扔垃圾,让安康变的更加美好成为园林城市和旅游城市,自己也不用那么忙碌的打扫,也不用整天那么累了。家长的愿望也就不用猜了,肯定是努力工作为我们挣更多的钱,而我的愿望就不同了,我是希望能考一个好成绩,比今年的要更好。

春节的颜色为什么是红色的,这个问题许多人都不明白,而我的理解是红色代表团圆、喜庆、希望和幸福还有美好的节日。

春节是个充满希望的日子,也是一个带有幸福的日子,春节又是一个让全家人团聚的日子,春节是多么的让人感到美好啊!

春节的随笔13

春节,是个喜气洋洋的节日,也是孩子们最拭目以待的节日。

春节,免不了燃放鞭炮。这可是男孩子的最爱,这不,与我几乎同龄的兄弟们手持火柴,瞅准时机,时不时地把点着的一颗爆竹扔到远处,瞅准时机,在爆炸之前迅速撤离。每每看着他们开心地大笑,我总是忍不住也去点一颗,每每鼓起勇气即将点燃那爆竹时,一看爆竹,顿时又没了底气。但我也不能干看着啊,于是我只好买了摔炮(一摔就爆的一种炮),自顾自的向街上扔去。

过年必不可缺的就是收压岁钱,对我和九个兄弟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每次我们都会一起想鬼主意用巧妙的方法收压岁钱,但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们的鬼主意总是会被大人识破,不仅这样,大人还用各种刁钻的理由来做收红包的条件,我们每次都只能哑巴吃榴莲——有苦说不出。不能今年三叔为了躲避发压岁钱,给我们下令:3个深蹲=1元钱,2个俯卧撑=1元钱,5个仰卧起坐=1元钱,身为小学生的我们真是欲哭无泪啊!但钱不能不收,所以我们只好答应了大人的条件,傍晚回到家,腿都要断了,就连上床盖被子都是个“体力活”。大年初一,大姐二姐带着大姐夫和二姐夫来到了老家,我们不约而同地想:“这下可有钱收了,你要不给钱你就甭想进去坐!看你怎么刁难我们!”

五年级:青柠·

这一天,令我的九个哥们儿兴奋的,不是又长大了一岁,而是可以好好地放松一下——与兄弟们聊天飚“车”,打牌疯跑,有时玩得尽兴了,我们甚至会打闹摔跤,但即使这样,也不担心父母们会大发雷霆,毕竟大过年的,谁会因为一点小事而伤了和气呢?更令我们倍感兴奋的是,一家人老老少少团团围坐在一起,大家唠着家常,那场面热闹极了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诗家喻户晓,早已成为千古名传。也正如诗中所说,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挂福字,我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无聊”,难道是显得自家有文化么?不管怎么说,春联已经成为了我的一大喜好。春节前夕,我总是四处搜集春联,然后回家“大显身手”,将一“幅幅”锦囊佳句用墨汁书写成品,挂在自家门上。每当看着那游云惊龙的楷书字体挂在门上,心中总是有一丝激动与不小的成就感。水饺,谐音“顺脚”,意为一年中顺顺利利,心想事成,所以水饺成了春节宴上必不可少的佳肴。就按本人来说,我就十分喜欢全家团坐在一起,每人手捧一碗水饺,筷旁萦绕着腾腾热气,场面温馨而舒适。

万万没想到,姐夫竟然留了一手——二人一共就带了181元。但我们又没法,因为他们身上有价值的东西都在来之前清空了,这可怎么分啊!于是我们再次哑巴吃榴莲——有苦说不出。这就是我的春节,你呢?

春节的随笔14

春节从殷商、西周时期初步形成,到汉武帝定为年,辛亥革命后正式命名为春节。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乃至世界华人心目中最重要的节日。每到春节之前,无论走多远,无论去干啥,都会思念自己的故土家乡、父老乡亲。背井离乡的游子们无不打点行装,带上一年的喜悦赶回家乡,踏上阔别已久的故土,去看望久违的父母亲人。

我虽然离父母不远,每年都无例外地和大家一样回家陪父母过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那么坚强了,容易激动,感情色彩愈加浓厚。看着父亲沧桑笼罩的背影,望着母亲一瘸一拐的病体,免不了暗自流下伤心的眼泪。为养育儿女,父母含辛茹苦,渡过了大半辈子半年糠菜半年粮的苦日子,曾经的过去带走了父亲灵活的身影,如今腰弯背驮,岁月的沧桑夺去了母亲双手的灵巧,现已半身不遂。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吃穿不愁了,他们却没有一顿吃三五碗水饺的胃口了。人类繁衍生息,孩子在长大,父母在衰老,儿女奈何?

农村的风俗虽比古代有所变化,但仍然保留有古时候的痕迹。腊月三十下午,日落西山,晚霞漫天。虽然已进七九,但依然寒风刺骨,滴水成冰。人们争先拿出一捆稻草放在门口,焚香烧纸,请回已故亲人的灵魂及天地诸神,其实这不足纠结,因为春节本来就是起源于祭祀活动。刹时间电闪雷鸣,此起彼伏,爆竹声声,硝烟四起,把人们带回了童年,年轻了许多。我和弟弟也不例外地燃放鞭炮,两万鞭炮足足响了十几分钟,让人激动不已。鞭炮纸削太多,自燃起火冒烟,只好拿水浇灭,回家陪着一家人吃年夜饭,其乐融融。

除夕夜看春晚,早已是春节的一道大餐。要说这春节变化应该这是最显著的。而我除了这些享受,还增加了责任和义务,往年春晚结束前,父亲都忙前忙后,准备祭品,今年得我和弟弟干了,父亲总有干不动的时候,提前接过来还能有个指点。鱼朝东、鸡朝外,不要熟还不能凉,烧纸的,烧香的,忙了半天。其实我并不迷信,我只是把这些事情看作是一种形式,用这种传统的形式祭奠已故的前辈亲人们,祭奠那些传说中的为人类做出贡献的先人,是换个形式寄托哀思。

年年岁岁过春节,岁岁年年有不同。必然变化着的就数不断增长的岁数,逐渐长大的孩子们和日渐衰老的老人们。其实父母不缺吃穿,也不图你给多少钱,就图个一家人平平安安,家庭和睦。做儿女的天天守在跟前那也是不可能的,有时间还是常回去看看,让老人放心,也就算天伦之乐了。愿天下父母都长寿,愿天下儿女都平安,愿这个社会更美好。

春节的随笔15

每年春节除夕,我都要用小花瓶,装上一束新鲜翠绿的芹菜和香葱,放在女儿的床头柜上,算作“压岁”礼物。其意即借用“芹”的谐音--“勤”,“葱”的谐音—“聪”。以示对女儿的期望。从上小学到中学,一直坚持到上大学,年年如此。高中毕业那年除夕夜,除了照例送给“芹菜”和“香葱”的礼物外,又加了一张红色卡片,写了六句话,算是一个小结。后来,春节期间,有亲朋好友携带孩子来家串门拜年,有时我会带他们去女儿房间,看我送的“压岁”礼物,然后给他们讲述相关的故事,再将这六句话抄写在红色卡片上,送给孩子们作新年礼物,家长和孩子们都喜之,赞之,我也甚感欣慰。现将这六句话抄录如下,供为人父母者参考,愿与为人父母者交流。

年年送你“芹”和“葱”,

望你牢记我苦衷。

唯有勤奋使人“聪”,

万千财富在其中。

有了勤奋又有“聪”,

让你一生都受用。

历史解读
语录名言
演讲稿
书信函
实习
生活经验
节日庆典
教育考试